生物醫藥行業有公認的“雙十”定律,從研發到上市平均耗時10年、耗資10億美元。漫長的研發周期和巨大的資金投入,讓企業在藥品上市前嚴重依賴外部融資。近期,不少蘇州藥械企業紛紛結出豐碩果實——創新成果呈噴涌之勢。士澤生物醫藥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異體通用iPSC再生脊髓神經細胞新藥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,開創了脊髓損傷治療的新篇章;維亞臻與賽諾菲達成授權協議,潛在交易金額達3.95億美元;心擎醫療更是入圍了有“生物醫藥諾貝爾獎”之稱的蓋倫獎的提名。
記者從蘇州市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專班了解到,面對生物醫藥行業“研發周期長、資金投入大”的特性,蘇州精準施策,構建了多層次、全周期的支持體系,為創新企業保駕護航。
落戶于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(BioBAY)的創新藥企業小路生物,由國際著名免疫學家劉勇軍教授創立。依托自主研發的抗體技術平臺,聚焦“市場上未有的藥物”,致力于開發全球首創或國際領先的第三代藥物,填補自免領域治療空白。這是蘇創投近期投資的生物醫藥企業之一。據了解,以“投早、投小、投長期、投硬科技”為原則,蘇創投近期連續投資了一批創新企業,上半年直投蘇州生物醫藥項目達17個。除了小路生物以外,還有博音聽力等,覆蓋從創新藥到精準醫療的多個領域,為蘇州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研發資金。
此外,國投集團(蘇產投)持續與市投促中心、各板塊、市場化投資機構等對接交流,已儲備6個生物醫藥領域優質投資項目,儲備投資金額超15.5億元,覆蓋保健品大健康、創新藥、疫苗、體外診斷等多個領域,涵蓋聯合生物醫藥企業新建產能、參與生物醫藥企業港股基石、新設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等多種投資類型。據國投集團介紹,后續將推動基金的實體化運作,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投資領域之一,持續擴充優質項目儲備,力爭明年實現3至5個生物醫藥投資項目落地。
在政策層面,蘇州多措并舉構建支持體系,在市級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專項資金中設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項目,全年31家生物醫藥企業獲得市級獎勵資金超6000萬元,支持范圍涵蓋生物醫藥龍頭企業聯合攻關、國家集中帶量采購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多個環節。針對生物醫藥企業特有的融資需求,蘇州還在探索“生物醫藥管線貸”等方案,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,為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中小企業提供有力支持。
“截至目前,我們服務全市生物醫藥企業超200家次,舉辦各類專項活動近20場,主要包括融資信貸、產業沙龍等專場對接活動。”蘇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接下來還將推進與生物醫藥鏈主企業合作設立基金,聯動行業骨干企業、科研機構形成基金合作創新模式。
從風險投資到政策獎勵,從市場需求拉動到金融產品創新,蘇州構建的多元化資金支持體系正在發揮協同效應,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這片肥沃的資金沃土,正培育出更多創新成果,助力蘇州打造國際一流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、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核心區。
記者 王安琪
《蘇州日報》2025年10月01日A02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