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末蘇州,暑氣蒸騰。三星電子(蘇州)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里涌動著生產熱勁:機械臂精準抓取晶圓,傳送帶上芯片封裝流轉,每一秒都有數百顆芯片下線。
“今年前7個月進出口額近180億美元,同比增長33.8%。”公司黨建工作室里,三星半導體黨委書記、副總經理李成春亮出成績單。復雜環境下的逆勢增長,背后是“黨建紅”為“三星藍”注入的強勁動能。
作為韓國三星集團在亞洲首個半導體生產基地、蘇州工業園區首家簽約外企,這家與園區同齡的企業,在30余年里不斷刷新黨建與發展的共生紀錄:從園區首家外企黨支部,到首家升格黨委的外企;從1998年39名黨員組成的“星星之火”,到如今414名黨員構筑的“六型黨委”;從“潤和黨建”培訓中心培育的黨務梯隊,到覆蓋全鏈條的黨員責任區,黨建根愈深,發展枝更茂。這個“紅”與“藍”共融共進的成長故事,樹立了跨國企業扎根中國的生動范例,勾勒出外資企業與中國發展同頻共振的發展之路。
智慧破局“嵌入”產線讓黨組織引領賦能
6月下旬的會議室里,星創黨總支技術創新競賽正酣。封裝收率、設備效能、成本控制……這些從車間“滾來”的“硬骨頭”,成了黨員們的攻堅靶心。沒有空談理論,只有直擊工藝痛點的方案在交鋒中迸出火花。當競賽落幕,這些智慧將悄悄流回生產線,化作實實在在的效率提升。
這場“創新風暴”,是星創黨總支“學習+創新”模式的鮮活注腳,更藏著三星半導體黨組織優勢的關鍵密碼。
1998年,李成春帶著38名散落在各部門的黨員,在員工宿舍支起黨支部牌子——這是園區首家外企黨支部。面對黨支部成立初期的各種困難,李成春沒硬來,反倒把組織生活開成了“技術茶話會”:在業余的“第二課堂”里,黨員們既學理論,更聊封裝良率波動的破解之道。當他們帶頭啃下難題,韓方管理層對黨建的看法發生了變化。
2007年,企業擴建第二工廠,黨員數突破140人。李成春拿著車間分布圖找到上級:“該建黨委了,三個產線正好對應三個支部!”黨委成立那天,韓方總經理全程列席,黨組織獲得了韓方管理層的充分認可。隨著黨員在各個車間的示范引領作用愈發凸顯,黨建的力量清晰地化作了企業昂揚向上的成長曲線。此后,公司黨委逐步建立黨員服務中心、創辦黨刊《追求》,形成引領型、數字型、學習型、活力型、激勵型、服務型“六型黨委”建設框架……如今,公司黨委下屬星聚、星創、星航、星輝、星聯、潤和六大黨總支,分別聚焦技術攻關、公益服務、學習型組織等領域,形成“一總支一品牌”的差異化發展格局。
“黨建跟著業務走、支部建在車間上”,這種實踐邏輯讓三星半導體黨組織的發展軌跡,為外企黨建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探索范本——避免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“兩張皮”,證明黨組織完全可以成為企業發展的“紅色助推器”。“從技術茶話會到六型黨委,從宿舍小支部到六大特色黨總支,黨組織的每一步變革都緊扣企業生產經營的脈搏,我們切切實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創新優勢、競爭優勢。”李成春說。
潤和共生黨建搭臺打造人才“雁陣梯隊”
對企業來說,人才是驅動創新的引擎。三星半導體黨委以人才培育為支點,憑組織優勢育才,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硬核實力。
剛從設備檢修現場走下來的孟忠,額角還掛著汗珠,他的名字已出現在公司2025年度首席技師公示名單上。從業績比拼到面試答辯,這場橫跨盛夏的選拔,評審席上既有公司里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老將,也有蘇州大學、蘇州技師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學者。“產教視角碰出的火花,才能選出既經得住車間實戰,又扛得起傳承大旗的人。”公司黨務干事錢麗敏道出選拔的深意。
成為“首席技師”,孟忠多了份沉甸甸的“福利單”——優先申請人才經費、赴海外研修深造。這些看得見的激勵,實則是黨委為職工搭起的“成長天梯”:職稱評定、學歷提升、技能打磨三股力量擰成橫梁,社內工科大學、實訓基地化作支柱,黨員技師“傳幫帶”、技能大師工作室攻關連成階梯,產改推進委員會則像精準舵盤,讓培訓內容貼著生產實際走,激勵機制跟著成長需求變。每個攀登者都能踩穩臺階,朝著更高處奮力生長,最終在企業里形成頭雁領航、群雁齊飛的梯隊方陣。
“從學歷提升到技能升級,從高技能人才激勵到勞模工匠培育,我們跟著人才成長的每個階段搭臺子。”李成春掰著手指頭算,公司2068名員工里,887人成了技能人才,占比42.9%,高技能人才更是達到506人,早早超額完成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。在黨建工作室一側,一面榮譽墻格外醒目:全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先進單位、蘇州市高技能人才培養貢獻獎等榮譽牌匾依次排開,印證著“潤和”黨建品牌的內涵:以潤物無聲的服務引才聚才,助力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,實現“和”之多贏。
黨建與經營的融合,在三星半導體遠不止這些。把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糅進黨建工作,讓紅色堡壘在現代化管理模式里煥發活力,是雙向賦能的又一次延伸。公司黨委將KPI管理搬進黨建陣地,把工作拆解成十個關鍵指標:年初定計劃、設目標,中途勤檢查、常回顧,年底對著指標算成果、找不足。這種實打實的量化管理,讓黨建工作從“軟任務”變成“硬杠杠”,既扎牢了企業發展的根,又為前行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。
共治共享用紅色力量托舉“百年外企”新夢想
7月上旬,勝浦街道云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教室里,三星半導體員工子女的暑托班迎來第一天。當孩子們的畫筆在紙上勾勒色彩時,家長群里一條消息被反復點贊:“再也不用上班時惦記孩子在哪兒了。”
這處“三星半導體公益暑托服務點”,是企業聯合勝浦街道為雙職工家庭打造的暑期港灣,更是以黨建帶團建、群建的鮮活實踐。黨委牽頭搭起紅色紐帶,工會、團委便跟進聯動——黨員志愿者輪值暑托班輔導員,團員青年組建課后輔導隊,工會聯動社區細化餐飲、安全等保障,讓一項關愛舉措成為黨團群協同發力的實踐場。
服務合力源于黨群交叉任職機制:黨委委員兼任工會主席、團支部書記參加黨委會議,既讓資源流動更順暢,也成為探索中國特色外企管理模式的支點。依托團組織,黨委推進集宿區社區化管理,廚藝比拼、運動社交、興趣分享等活動讓五湖四海的員工拉近距離,宿舍成了凝聚人心的共同體;聯合工會,探索外企民主管理“三星模式”,每年12月底召開的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和職工代表大會,6個選區的代表均由員工直選,通過現場走訪、干部面談、在線溝通等渠道傾聽員工心聲,讓民主管理從紙面落到實處。
既保留外企高效的決策鏈條,又注入黨組織“從群眾中來、到群眾中去”的治理智慧,三星半導體的黨建工作既為企業發展筑牢壓艙石,又賦予其穿越周期的生命力。如今,李成春又有了新的期待:依托黨建力量,打造中國外企的“百年老店”。
鳳里街337號,那些關于“百年外企”的夢想,深深扎在現實土壤,每一寸根系里,都盤結著黨建體系的扎實肌理:這里有體系,從“六型黨委”框架到“一總支一品牌”布局,再到KPI量化管理閉環,搭建起覆蓋決策、執行、監督的全鏈條架構;這里有力量,黨員先鋒崗啃下技術硬骨頭,506名高技能人才讓組織優勢直抵生產前沿;這里有氛圍,車間“技術茶話會”與集宿區鄰里節相映,暑托班笑聲連著黨員服務站燈光,紅色溫度滲透8小時內外;這里更有認同,員工流動率常年低于3%,“星二代”帶著父輩故事入職,行囊里裝著對企業的天然親近……
黨建的根扎得越深,企業的枝葉越繁茂。這不僅是一家外企的生存智慧,更成為開放型經濟中,外資企業與中國社會共生共榮的生動注腳。
蘇報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
《蘇州日報》2025年09月20日A01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