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國旗的紅撞上月光的銀,當黨建的暖融著鄰里的甜,9月28日晚,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蓮花一、三區百姓大舞臺化身“雙節歡慶場”,由斜塘街道東韻、彩蓮、新東苑、蓮韻社區及斜塘街道蓮花工作站聯合主辦的“蓮心共聚,月滿華誕”區域黨建共同體活動在此啟幕。這場以“蓮”為媒、以“情”為橋的盛會,用文藝、公益、游園三重“驚喜”,讓區域黨建成員單位代表與眾多居民沉浸式解鎖“家國同慶”的新體驗。
一份“黨建答卷”,用“蓮綻花開”繪就治理新圖景
“咚咚鏘!”伴隨開場舞《鑄就中華魂》的鏗鏘鼓點,活動正式拉開帷幕。不同于傳統致辭,主持人以“區域黨建地圖”為“故事冊”,指著畫面中舒展的“蓮花”娓娓道來:花瓣對應著“資源整合、服務民生”等核心方向,串連起5個成員單位的便民服務、公益幫扶等項目,讓抽象的黨建工作化作看得見的“服務網絡”。當“蓮綻花開,和合共生”區域黨建共同體(品牌)揭牌紅綢落下,當東韻、彩蓮、新東苑、蓮韻社區負責人與共建單位代表接過公益項目認領證書,現場居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——這不僅是儀式,更是一份看得見的“民生承諾”。
一場“文藝派對”,讓家國情懷在旋律里“圈粉”
沒有冗長的節目單,這場文藝匯演更像一場“鄰里才藝秀”,卻處處藏著“家國浪漫”。女聲獨唱《煙雨中國》剛用江南小調勾勒出山河詩意,藏舞《太陽姑娘》就以鮮艷藏袍與靈動舞步帶來“跨地域祝福”,蘇州評彈《賞中秋》的三弦聲里,老人們跟著哼唱,孩子們則圍在臺前看“吳儂軟語里的月亮”。
最燃的要數互動環節。“五星紅旗上,一顆大五角星代表什么?”主持人話音剛落,臺下的居民就舉著游園卡搶答:“代表中國共產黨!”而“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升旗高度?”“中秋月餅的‘前世今生’”等趣味問題,更讓大人小孩都成了“知識追光者”。
一回“游園奇遇”,把“雙節味道”裝進鄰里時光
舞臺區之外,廣場早已變身“沉浸式游園會”,而“集章換禮”的規則讓居民們玩出了“闖關感”。猜燈謎區,“‘蓮’心共聚(打一字)”的謎題讓祖孫倆頭碰頭琢磨;中秋剪影照打卡點,一家四口舉著“月滿華誕”手牌,把笑臉留在月光與國旗的背景里;投壺問禮、釣花燈前,年輕人組隊比拼,笑聲傳到廣場盡頭。
多個宣傳攤位成了“政策科普站”,社區工作人員用“方言+案例”講解養老認證、醫保報銷、垃圾分類;8個體驗攤位則承包了“雙節味道”:蘇式月餅攤位人群攢動,糖畫師傅手下的“小兔子”引得孩子追著轉,花燈手作攤位上,居民李阿姨和新鄰居一起粘燈架:“本來不認識,一起做花燈就熟了,這活動比吃團圓飯還熱鬧!”
當大合唱《壯美延安》的旋律響起,舞臺上下歌聲交織,廣場上的燈籠與國旗相映成輝。這場“黨建紅”與“中秋月”碰撞的活動,不僅讓居民過了個有料、有趣的雙節,更讓“蓮心共聚”的種子在鄰里間生根。未來,斜塘街道蓮花區域黨建共同體將繼續以“節”為媒、以“情”聚力,讓治理溫度直抵人心。
編輯 高茜
2025年9月2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