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青綠山水遇見現代幾何,當亭臺廊道融入數字光影,一場名為“后園林圖景”的藝術展正重構蘇州園林文化的基因,點亮“金秋·三湖嘉年華”的藝術之光。近日,“后園林圖景:姚永強”藝術展在蘇州城市藝術客廳開幕。展覽以藝術家姚永強耗時半年創作的4屏巨作《翠影入清懷》為核心,通過40余件跨界文創與動態影像裝置,完成對傳統園林的當代解碼。
破界:150㎡空間里的園林革命
走進展廳,滿目青翠的寫意畫卷撲面而來,正是姚永強創作生涯中尺寸最大的園林作品——《翠影入清懷》。作品既延續了他標志性的青綠色主調與平面式構圖,又注入了對園林的當代思考。
在150㎡的展廳空間里,4屏2.2米高、8米寬的畫幅矩陣突破物理邊界。畫中既保留太湖石、曲徑通幽等蘇州園林的古典意象,又植入金雞驛、飛翔雕塑等現代元素,用全新手法和觀念延續園林脈絡,形成傳統山水肌理與當代視覺符號的咬合重構,以“園林新景”的創新突破,賦予古典題材全新的時代生命力。
在姚永強看來,這種被“提煉”的畫面,恰如蘇州“雙面繡”,一面是深厚的傳統底蘊,一面是鮮活的當代氣息,正是蘇州人當下所擁有的后園林圖景。
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徐惠泉也評價道:“這種創既延續了清雅幽深的文人情懷,更以形式語言的創新轉化,破解了傳統山水園林的當代性密碼,賦予古意以通透的現代呼吸。”
活化:從靜態畫作到“詩意棲居”
作為土生土長的蘇州人,姚永強對園林的獨特理解是深入骨髓的本土文化聯結,而他筆下“恣意生長”的園林詩意,也詮釋著古典園林在當代語境下的“生長性”。
展覽現場,動畫影像裝置的“加持”,成為讓“園林活起來”的點睛之筆。屏幕中,姚永強的園林畫作打破靜態邊界,以動態形式呈現亭臺光影的流轉、草木的生長,直觀呼應藝術家“后園林”創作的核心追求,讓“無人的古典園林”敘事,轉向“有人的當代園林生活”,讓凝固的古典生活美學重新流動于現代人的日常,用藝術打破大眾對園林“遺產標本”的固化印象,搭建起古典意境與當代精神之間的橋梁。
在姚永強的“后園林”,他以畫筆與展覽為媒介,以戲謔式實驗精神追問園林未來,讓古典園林的“詩意棲居”從遺產保護轉向生活實踐。
共生:讓園林美學走進衣食住行
此次展覽,不僅是傳統園林的藝術突破,更是一場藝文融合的協同創新。
在姚永強看來,藝術作品的生命力不該被禁錮,唯有走進大眾生活,才能真正實現價值延伸。創作期間,他預先在畫作中融入十余款幾何紋樣線稿,并將作品版權免費相贈,邀請本地文創企業和手工藝人工作室融合共創,讓園林詩意真正走進生活日常。
此次展覽中,橫跨緙絲、玉雕、陶瓷等傳統非遺領域,涵蓋家紡、服裝、絲綢制品及動畫等現代工業及數字品類的40余款文創產品和藝術衍生品也繽紛亮相,將畫作中的幾何紋樣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生活美學,實現藝術審美與生活實用的有機統一,真正打破了“藝術只存在于畫框中”的局限。
這場以巨作撐展、用文創落地的展覽,不僅是姚永強個人藝術創新的集中呈現,更為傳統園林的當代表達、藝術與生活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踐樣本。展覽將持續至11月16日,期間將舉辦園林美學工作坊與數字藝術體驗。
當前,“金秋·三湖嘉年華”持續升溫,環金雞湖美術館群聯袂推出“愛藝相伴·環金雞湖浪漫藝術展季”,以藝術為媒,通過多元展覽呈現金秋浪漫的多維表達。活動期間,金雞湖美術館、明·美術館、688藝術潮流空間等場館好戲連臺,將為市民游客呈現一場跨越傳統與未來、聯結藝術與生活的盛宴。
編輯 顧雅芳
2025年9月30日